繼之前分享《不小心成為法國人眼中沒教養的人?--六種法國人忌諱的NG打招呼方法》和《這些年,法國職場教我的幾件事情》之後,又陸續在網路上、生活上和朋友討論了關於和法國人相處眉眉角角的問題,也在討論之後發現,文化差異這件事情真的是不容小覷,光是一個什麼可以說什麼不能說,台法兩邊文化就南轅北轍了。可惜的是,若對談兩方能在言談間體會到"文化差異"的存在,那還有相互理解的可能,但大多時候,都常常被簡化成某人"沒家教"、"沒禮貌"、"沒文化"、"不尊重人"、"愛八卦"、"冒犯人"......,不知不覺觸怒對方還不自知。

簡單來說就是,私人問題,忌諱三分。之所以是私人問題表示對方沒有想要告知天下的意思,加上尤其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相對是很在乎自己和他人隱私的國家,公開談論他人私事以致侵犯他人隱私,甚至以此作文章都會使法國人感到非常反感。在台灣不管是政治人物、廚師、作家或是演藝人員,私生活被攤開後常常成為檢驗公領域的標準;但在法國,和台灣不一樣的是,法國人的私生活和公領域是完全分開的,只要不犯法,他的私人領域就是他家的事情,沒有必要對大家交代、負責,像是已故的法國前總統密特朗的感情家庭生活即是一例。

以下整理了幾點我的觀察,我們台灣人常常琅琅上口或是覺得習以為常字句和問題,但是拿這些主題在面對法國人時,卻有可能帶來很複雜的反應,好一點的法國人可能開開玩笑、幽默以對,嚴肅一點的人會正經地說這這是私人問題不便回答,而脾氣大一點的人有可能會因為自覺受冒犯而生氣起來,這些,我稱之為"和法國人對談的高風險話題",難以預料對方的反應。

當然,這些主題不是不能問、不能聊,而是在話說出口之前,先秤秤自己的斤兩,評估一下自己和對方的感情是否夠熟絡(你們夠麻吉夠熟嗎?)、身分是否適合談論這話題(你們是朋友、同事還是主屬關係?),與其誤判情勢冒犯到他人,我倒是建議大家先採取安全保守的路線,過於禮貌,總比過於不禮貌好。不過如果你與對方已經要好到從外太空到內子宮都能聊,從內褲的色號到男女友的size都葷素不忌的話,那恭喜你們,下面這些主題你們就可以略過了。適合服用對象:需和法國人交談,但是交情一般般甚至沒有很熟絡,希望知道怎樣合宜聊天打哈哈而不會冒犯到他人者。

8272171862_e37662c201_k.jpg

(圖/Jean-François Gornet@Flickr

 

1. 對方的感情/婚姻/子女狀況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獨一無二的,有時相當的複雜、無解,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透,也不是每個細節都願意和無關緊要的人分享,所以當我們毫無顧忌地在問問題的時候,很少想過聽者願不願意說,甚者,我們在聽到回答後能不能承受,在沒有一定的友誼和認識基礎之下,不建議冒然詢問這類問題。

我有個法國朋友A,年紀很輕的時候讓當時的女友懷孕,然後兩人就做了小爸爸小媽媽,兩人始終沒結婚,並在幾年後分手,小孩便由朋友A和孩子媽輪流照顧,所以名義上,今年三十多歲的朋友A確是單身未婚的黃金漢,但有一個十多歲的青少年兒子。

但問的人在問的時候不會知道這麼多,通常先問是否有對象?是否已婚?A會回答未婚沒對象,但是有小孩這件事卻會在意料之外,如果更進一步詢問,反而更加傷人,因為你不知道有哪些事情會觸及別人的傷痛。A的確把孩子視為他這一生最寶貝的禮物,但其實他有些後悔這麼早這麼年輕就有孩子,和當初的女友也因為孩子教養問題、三人家庭相處模式和經濟問題產生摩擦,以致走上分手一途,以及,為了賺錢養小孩養家他放棄了下階段求學的選項早早投入就業市場......他不會隨便跟誰說這些,但是每次只要有人提及相關問題,他就會感到受傷、低迷。

也有些人感情路上總是不順、婚姻中有難言之隱,或是和子女間有疏離問題,而這些都是不容易處理的心理負擔,若是不熟的朋友,真心不建議隨便打開別人潘朵拉的盒子。

 

 

2. 對方的原生家庭狀況

家庭問題也是極其私人的話題之一,尤其來家庭可以徹底影響一個人的性格、想法、生活、選擇甚至是潛意識,幾乎可以說是塑造一個人的壓模板,關於別人家庭的問題,開口問之前一定要多想想。

在法國重組家庭的形態已經很普遍,可能父母再婚、可能手足間沒有血緣關係、可能是被養父母領養......等等,但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也不見得每個人都願意談。也有些時候,一個人原生家庭的情況,代表著其實正是大時代社會的縮影,他們的人生故事就是活生生的歷史,也可能沉重地無法輕鬆隨意地訴說。

法國人B的母親是義大利裔的阿爾及利亞人,戰爭時期造成各地人口大量流動,有不少歐洲人在二戰後就在北非落腳生根,B的親生父母便是如此。但當時阿爾及利亞還沒從法國中獨立出來,而兩邊情況愈來愈危急,之後就爆發了阿爾及利亞戰爭(如果不清楚,維基大神請服用:阿爾及利亞戰爭),而在戰亂時,當地歐洲裔白皮膚的阿爾及利亞人很容易成為其他北非裔攻擊的對象,大家直接把歐洲裔白人=法國人=敵國人這樣劃等號,很多歐裔的阿人因此受攻擊甚至被殺害。

B的父親就這樣在一天外出上班後,就沒再回家,從此下落不明,那時懷著B的母親一個年輕孕婦,突然丈夫失蹤、整個國家戰亂危機重重、走在路上都有可能被殺害或失蹤,當時很多歐裔阿爾及利亞人都因此逃到法國避難,但B母親擔心一但去了法國,就再也找不到先生了,於是她一等了好幾個月,一直到肚子愈來愈大,才在眾人勸說下才搭船逃到法國來。一個年輕孕婦,帶著遺腹子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丈夫生死未卜杳無音信,只能重新開始。

後來B出生了,又過了好幾年母親大概死心了,又嫁了第二任丈夫,有了其他同母異父的手足。但是B這輩子始終不知道自己親生父親是誰,母親逃難當時連張照片也沒帶,連個長相都沒法看。一直到B成人了,母親也都老了,法國才開始一系列的戰後負責和轉型正義的行動,於是老媽媽終於收到了一張法國政府發給她的先生的"死亡證書文件",雖不知是否真的是生是死,但是拿了這文件,也算是了結母親一輩子的等待。

一無所知的外人,真的一下想知道這麼多B的家庭故事嗎?

 

3. 對方的血統

法國是一個種族很多元的社會,要說血統純正的"法國人"今天可能不多了,不少人都歐洲其他國家的血統,還有擁有非裔、阿裔、亞裔和各種族裔的血統也不奇怪,如果硬要問法國人血統,你會發現身邊人一把抓,到處都可以抓到混血兒,美女前輩和宅前輩雙雙都有西班牙裔血統(連姓氏也是西班牙姓氏),我先生家族裡有著猶太、義大利、突尼西亞和西班牙血統,有歸化法國籍的德國人、有巴西和日本混血的法國人......,真的要算起來,會有千萬種組合,他們也習以為常地不會去追究自己或他人那1/2、1/4、1/8或甚至是1/16的血統來自哪裡,只要他生長在法國、說法文、認同這個文化和這個社會,他就是法國人。

大學時期曾經讀了一篇關於身分認同的節錄文章,如果沒有記錯,應該是法國人類學家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寫的(不過印象已久遠,文本放在台灣家裡書房的大學筆記裡一時挖不出來,如果有錯還請糾正我),文中寫的大意大概是:身分認同的主體是文化認同(l'identité culturelle)而不是生物認同(l'identité biologique),他源自哪裡的確是個根源,但並不能定義他的身分認同,要看他自認自己屬於哪一個文化才是他的身分認同。

比如說很多人都認為林書豪是美國人,要冠他台灣之光有點牽強,就是印證了上面說的,生於美國,在美國長大、求學、工作,若他心裡第一個文化認同是美國文化,那他的身分認同就是美國人,頂多可以說他是台裔美國人。(不過OO裔這用法,其實就是一種生物認同的概念......)

把這概念放到法國社會,多數法國人的想法都是這樣,今天你來自哪裡、什麼膚色、父母流傳給你什麼血統(生物認同)都不是認定你的標準,而是你自己說什麼語言、屬於什麼文化、認同什麼價值觀(文化認同),這個才是你的身分認同。

而這想法現在也被政治形態擴張、演變,堅持要用血統、膚色的生物認同的人常常會被歸入右派、極右派,甚至更難聽的就是種族主義者。一個題外話,今天法國社會對於穆斯林文化會有愈來愈強的反感,不單是因為這一兩年來的恐怖攻擊讓伊斯蘭文化背黑鍋,更是因為穆斯林女性穿戴的罩袍(Burka)、不吃豬肉、只食用halal肉品、齋戒及穆斯林信仰等等,實際上這就是一種文化認同的符號,於是原本用生物認同分化群眾的低合理性找到了出口,使用不同的文化認同來讓社會產生分歧,以致現在法國社會有許多身分認同的紛爭、困擾。

回到結論,所以現在在談論、詢問他人血統、源自哪裡時,很有可能不自不覺陷入了被對方認定是政治不正確的地雷區裡,對方可能會認為"我就是法國人,你為什麼還要問我的血統、根源,難道你覺得我不是法國人...OOXX",然後腦補成愈來愈嚴重的劇情。

跟不熟的人,我不建議貿然談這話題,畢竟背後有太多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是個高風險的話題選擇。

 

 

4. 對方的身體健康或疾病狀況

相信台灣的大家身邊一定有過這一種人,尤其在嬸婆姨媽姑舅嫂中又比較常見,他們最愛問、最愛聊的話題之一,就是分享大家各自的病痛和身體狀況。「唉呦,我最近香港腳復發,癢到半夜都睡不好」(突然覺得哪來一股腳丫味?)、「我女兒老愛穿緊身窄褲,結果現在屁股大腿長濕疹,又紅又癢一直想抓~」(耶~女兒臉面丟到外太空,以後不用出門見人了)、「我最近吃不下,腸胃消化系統不好,常常大不出來,吃了排便藥後又一直拉肚子,看遍醫生都看不好,明天要去打個點滴......」(吃飯聊天好話題,減肥節食好選擇!)

要是有法國人在席,他應該會非常匪夷所思甚至嚇到落荒而逃,為什麼大家都這麼樂意把這般私密的個人話題拿出來曬,讓眾人皆知?

對法國人來說,他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或是是否有生什麼病都是他們不想,也自認為不該去知道的事情,除非是自己的伴侶、父母、家人或是非常親密的友人才會知道詳情,不然一般法國人不會把自己的身體健康昭告天下,不然感覺就像是光著身子走在大街上一樣沒有隱私。

這真的是大忌,萬萬要注意!

已經習慣這種相處模式的我,也曾在一次聚會上被人問到這問題,而讓我非常感冒,覺得大大受冒犯(顯而易見,法國也是有白目人的~)。有發樓我文章的大家應該知道,去年的時候我爸生了一場大病(詳請可以看:一封給為愛漂泊的女孩的信),雖然人挺過來了,但身體就大不如前了,我覺得老爹一下子老了二十歲,但鬼門關前能救回來就要偷笑了,我不會去抱怨,回法國後,公婆和親戚都很擔心我爸,總是會問候,這種都還算友善,我都會回答,並不會在意,但在一次先生家家族聚會上,家族裡有個不識時務的嬸婆姨媽(你們看!就是這種嬸婆姨媽)除了問我爸的情況如何之外,還直接問我爸當初是怎麼病到這麼嚴重?哪裡受影響?為什麼受影響?術後恢復有哪些阻礙?當下我就不高興了,雖然不是所有人都聽到我們的對話,但是畢竟這是公眾場合,而我和這位大嬸婆老實說也沒有很熟,我覺得非常受冒犯,而大嬸婆之後又說:「妳呢?有可能會遺傳到,妳要多注意啊!妳自己有沒有看醫生檢查過?妳這方面又還好嗎?」

簡直要我當場爆發,我就直說:「對不起,我不喜歡在公眾場合聊這種事情。」然後結束這話題,要不是是夫家的大嬸婆,我不電死她我就不姓孫。後來跟我先生抱怨,他翻了個世界級的大白眼,他說沒辦法,大嬸婆就是這張嘴管不住,每個人都受過她的氣。

所以,和法國人相處,大嬸婆話題OUT OUT OUT!!!! 真的請各位不要隨便踩在大嬸婆的位置上~

 

 

5. 對方的私生活及過往的歷史

除了第一點的感情問題外,他人私生活的細節也是大雷區,內有惡犬,生人勿入!

宅前輩和美女前輩一起工作兩年多,而宅前輩曾經跟我說他覺得自己一點都不了解美女前輩,他從來不知道美女前輩是否有男/女友、是否曾經有男/女友,或是她這幾天為什麼心情不好、她為什麼今天不能加班的原因,宅前輩是個比較八卦,也比較重感情的人,不知不覺間,他有些把美女前輩當成妹妹在看,但對美女前輩而言,宅前輩就是個三十來歲的同事而已,她沒必要,也不想把自己的私生活分享給他,而我自己也習慣了不去過問別人私生活的原則,她不說我就不問,所以至於她昨晚不能加班是要回父母家還是和閨蜜去夜店玩?是誰送她一台腳踏車?如果她願意跟我說,我會很高興,不願意,也沒關係。

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黑歷史,就是看黑的程度,也有一些不太願意和隨便哪些人分享和訴說的經歷,多給彼此一點空間,也是給彼此更多尊重,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的事情成為別人茶餘飯後八卦消遣的話題。

 

 

6. 對方的工作/經濟狀況

這一點要看狀況,我遇過的法國人對於這話題挺兩極的,有些人非常熱愛他的工作,開口三句話不離本行,問他想不想喝一杯就是聽他一下午講店裡的業績起伏和供應商之間的流水帳;而另一極端的人幾乎在工作場合以外,絕口不提工作,只說人生苦短,應該把精力和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所以談天前先觀察看看,對方屬於哪種類型,如果對方很喜歡談工作,也可以跟著談,說不定還會遇到往後職涯上意想不到的幫助和貴人也不一定喔!

對於那種絕口不談工作的人,有可能是工作壓力大、待遇不如期待、和同事主管的相處有嚴重摩擦、甚至是在工作中得不到認同感和使命感......等等,在工作中已經有許多壓力和不愉快,便傾向不把這些負面情緒帶到生活外和朋友圈,以免影響大家。雖然不建議主動問對方工作細節內容,但如果他想抱怨,還是可以聽聽,一方面幫他紓解壓力,一方面也可以在這時聽他說說他的工作和壓力來源。

另外,台灣婆媽特愛問的"一個月賺多少?有多少業績?年終幾個月?"這些都不太是跟法國人聊天時的好話題,甚至有些法國人還滿忌諱談論這話題的,冒然地詢問他人的工作待遇和經濟狀況是很容易冒犯甚至是觸怒他人的。對他們來說,薪資待遇和經濟狀況就和感情生活一樣是私人問題,除非你是他們的誰,不然隨便亂問可是大忌啊!

 

 

以上幾點就是我所觀察到的高風險話題,要開啟這扇門之前,先讓話題在腦袋多轉一遍,想一想到底合不合宜,不過這種判斷標準見仁見智,有些人覺得很ok沒問題,但有些人就不太能參透其中邏輯,我自己有個簡單的衡量標準,每次當我不確定這到底是不是好話題,能不能和不是很熟的法國人聊時,我就會先問自己:這問題/這句話跟我何干?他有無需要對我解釋?他有沒有女朋友跟我有關係嗎?(沒有,好,那就不問)公司有沒有幫一起上班的同事保工作保險,這跟我有關嗎?(有,因為這關乎員工權益,而員工包括我,所以我可以問)通常有這個標準後,我就會比較清楚哪些話題不要一開始就聊,比較不容易冒犯到人,並且秉持著"別人若沒跟我說,我就不要問"的態度,他沒有主動告訴我他是否已婚有孩子,那我就不要問,反正我又沒有要和他約會發展長期關係,讓他人的私事就在檯面下,等時候到了、兩人熟了、他願意了、他把你當成朋友了,他自然會跟你說愈來愈多事情,並愈來愈信任你,這些都需要時間和空間。

給自己,也給對方多一點時間和空間。

(想想其實也沒有這麼奇怪,現在也是一堆人對於過年回家團圓會遇到的親戚無聊問題也是相當反感,親戚的無聊問題走到哪都讓人崩潰到哪兒啊!XDD)

 

 

PS:那到底要聊些什麼話題好咧?

講了這麼多高風險話題,好像這也不能講那也不能問,那到底,跟法國人可以聊什麼啦?我自己覺得,可以聊"想法"。法國人是非常樂於表達自我的人,他們也很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而這種開放式的問題可以給他們更多選項和空間去回答,也是我覺得最安全又好聊的話題。「你喜歡什麼運動?」、「你有什麼興趣?」、「你覺得OO展覽怎麼樣?」這種可以讓法國人發表想法和意見的話題其實都還挺不錯的。

另外,法國人不會那麼忌諱談論政治,尤其更對於政府的政策總是很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要碼贊成要碼反對,常常一群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聊天後,都會聊到政治,這也是和台灣比較不一樣的地方,下次跟法國人交談時就知道要聊些什麼囉。:)

arrow
arrow

    喬安 Joa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