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一兩年前,我一位學長和課堂的助教(不是我的助教,是那堂課的老師的助教!)傳給我看這篇文章:35小時的法國和53小時的台灣(原文似乎已經找不到了,只剩新聞轉載的),之後這文章也被到處轉載流傳,成為許多人檢討、批評台灣的依據。文中提的不無道理,台灣的勞動環境和法規的確不夠完善,勞動者的權益確實受到壓迫,但是對於"令人稱羨的"35小時的法國卻所言不多,以致讓讀者對於法國35小時的政策前因後果沒有太多了解,只藉著字面上的"35小時"就開始開槍,反而沒辦法真正的見賢思齊,或是,見不賢而內自省,我覺得挺可惜的。

而這個35小時的法規,真的讓每個法國人都心花怒放爽歪歪嗎?

昨天最新出來的新聞是:62%的法國人希望35小時法規鬆綁(原文法文)

35h

(原圖網址請點此,法國諷刺漫畫caricature,標題:35小時世代)

 

新任的經濟部長Emmanuel Macron希望在勞資雙方(和工會)之間取得共識的前提下,35小時法規限制可以鬆綁,雖然此言論目前沒有被Valls內閣接納,但立即引起社會的討論,於是就有媒體做出了民調報告。

有62%的受訪者同意Macron的想法,高達77%的右派支持者支持這個論調,但令人意外地,也有近半數的49%左派支持者贊成,另外一半49%的左派反對。

若單問社會黨(PS)的支持者,則有過半數53%的支持者同意Macron的言論。

 

什麼是35小時?開始之前先來個簡略版的法國政治前情提要:

法國總統François Hollande的民調支持就和雄性禿一樣每況愈下,今年四月才為了挽救頹勢而換新首相Manuel Valls(連帶也換了一些部會首長),但Hollande的低迷魔咒應該很難破解,Valls上任至今,支持度也是跟著一起滾下去。直到最近前任經濟部長Arnaud Montebourg終於對首相開砲了,擺明了跟總統說:『你選他還是選我?』(如果我跟他都掉到海裡你會先救誰?)

顯然總統Hollande還是打算救Valls,於是Arnaud Montebourg就這樣丟了經濟部長的烏紗帽去職了,於是新任的經濟部長Emmanuel Macron上任前一天丟出"鬆綁35小時法規"的言論,立即造成社會上的廣泛討論。(至於總統Hollande的乖舛時局就不細說了。)

 

回到正題:

.35小時是什麼?

35小時法規是在2000年法國左右共治時期(總統為右派的席哈克Chirac,而內閣首相則是左派的Jospin)所制定的法律,把原本全職的一週法定工作時數由39小時下修到35小時,超過35小時則給給付加班費,除以之外,一天不能工作超過10小時,一週工作上限48小時,大概35小時就是這樣。

但是之後右派執政後又對35小時和相關規定做了調整,對於加班時數和加班費免除課稅,以鼓勵人民多工作;而2008年右派政府放寬標準,准許勞資雙方協談每週工作時數,或是以日工作時數和日薪取代,於是35小時雖然依舊是法規,但實際上大家工作時數不一定都是35小時。

根據2012年調查,法國人平均一週工作時數約39,4小時(含加班),而德國人一週工作40,7小時,歐盟平均則為40,4小時,法國人的工作時數明顯偏低。

35h 1

(原圖網址請點此,蛋糕寫著:35小時10歲生日,切蛋糕的女人說:這蛋糕根本沒熟啊!後面的人跟她說:因為烘焙師減少了工作時數!)

 

.35小時上路後的法國工作現況

35小時訂定後,法國人的生活是不是就躺著活到老,每天爽歪歪的開趴喝咖啡?(其實開趴喝咖啡好像不管工作多少小時的法國人都還是會做...)

從1945年,法國人的每週工作時數就一直降低,從1945年的43,1小時,到1982年的39小時(另含五週的有薪假期),一直到35小上路後至今約是36,6小時(全職,兼職,各式工作型態等等。)

若單以2011年的全職工作來看,幾乎各行各業的工作時數都超過35小時,獨立經營工作者工時高達52,7小時、機關企業的上班族和管理人員則有44,1小時、一般雇員38,3小時、連左派極左派鐵票區的工人都有38小時,整體工作時數達39,5小時,35小時的法規顯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然而,儘管如此,2010年法國人的年工作時數則是歐洲倒數第二,1679小時些微輸給芬蘭的1670小時,讓出歐洲"工時最少的國家"寶座給芬蘭,而和其他國家相比,法國的工作時數更是差了鄰居一大截,英國1856h/年、德國1904h/年、甚至連以懶散著稱的西班牙都有1798h/年和義大利的1813h/年,中東歐國家如波蘭則高達1975h/年和匈牙利的2021h/年。

 

.35小時對於法國經濟企業的影響

1. 企業負累沉重:從原本39小時改為35小時,但是薪水並不能跟著打折,所以付一樣的薪水但是卻平白損失4小時的勞動力,若要員工多工作,還得額外付加班費;若付加班費仍無法解決問題,企業則須考慮多雇用員工,所以同樣的工作量因為工時改變而需要更多人手,不僅成本支出更多,也造成效率降低,加上多雇一名員工並不單只是多付一份薪水,企業必須為員工付不少稅金和費用給國家,所以往往一名雇員花費企業的成本比員工本身薪水還昂貴許多。

2. 生產成本提高: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光是工時減少到35小時,就生產效率下降,進而增加成本負擔。至2000年~2007年,德國的生產成本減少11%,而法國卻多增加了3%,雖然字面上法國薪水成長的比德國快,但是法國企業相較之下卻顯體弱多病,利潤損失了28%,甚至在2013年,法國有地方的企業利潤損失超過35%。

新聞來源: Le Figaro - Où en est-on des 35 heures?(原文法文)

 

sarko-35-heures-web  

(原圖網址請點此,這則諷刺漫畫表示了前總統薩科奇對於35小時的態度,他一直對35小時頗有意見,然後拿著勞動法則的書揍人。)

 

35小時政策從創立至今一直都有不少爭論,前前後後修改了不少次,右派執政時雖然頗有微詞,但是卻不願接下這燙手山芋,而現在皮球踢回執政的社會黨,接下來就看社會黨政府要怎麼面對這個問題了。

雖然這是2000年的社會黨一手催生的,其實許多自己左派黨內的人物都意見不一,也有不少社會黨政治人物認為35小時太過制式化、僵化將不利發展,也曾出言要求鬆綁35小時,但是後來為了顧得左派選民,不得不"修正方向",以致時常無疾而終。

這次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任的經濟部長拋出這問題,而左右派選民多持贊成意見,接下來就看Hollande政府如何祭出強心針,來挽救低迷的法國經濟和他的聲望。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新聞參考:

Le Monde - Sur les 35 heures, 14 ans d’hésitations au PS

Le Monde - Même largement assouplies, les 35 heures font toujours débat

 

arrow
arrow

    喬安 Joa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