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是個跟"品味"沾不上邊的粗漢,舉凡美食、佳餚、甜點、玉泉、甚至是時尚、藝術、書本、電影......等等,我都是個後知後覺的人,身旁有不少朋友對美食美酒很有研究、飽覽群書學富五車、或是品味出眾可以直接上伸展台,我除了在他們身旁學點皮毛、沾點麵包屑外,大部分時間我都是在汗顏我的短淺目光。

 

這一次讓我汗顏的是,傻人如我來到遠近馳名的教皇新堡,卻完全不知不覺(連後知後覺都不如),還以為是尋常小鎮,等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地方是法國紅酒的重鎮之一,連在台灣的朋友都知道,而我,人都已經在這裡了卻渾然不知,可真是暴殄天物。(掩面)

不過也有朋友說了,既然這裡離我們家不遠,以後就靠我扛回台灣了。好吧,這時候識時務者的俊傑就不會再囉嗦,應該要一口答應比較上道。

DSCN5464.JPG

 

教皇新堡(Châteauneuf du Pape)離亞維儂不遠,在亞維儂北方20公里,開車約20分鐘便可抵達。


檢視較大的地圖 

 

去年十一月的時候,在Roanne工作一位的大學朋友Louane抽空一個週末專門來亞維儂找我們玩。Louane她是個生活家,我有很多生活小知識都是她跟我分享的,比如說在她來的那一個週末,就傳授我自製果醬保存小撇步(畢竟自己做的沒加防腐劑,放一放很容易就發霉了)。其實能重見大學朋友真的很開心,讓我感覺不會那麼地和台灣的一切脫節,尤其Louane是個很真誠又讓人溫暖的女孩兒,在我大學還是個屁孩做過很多蠢事後,她還是會包容我原諒我,不得不說,我覺得她是我成長過程中的貴人之一,所以能在法國再見到Louane,對我來說真的別具意義!

DSCN5426.JPG

 

年底的冬天,也是普羅旺斯太陽放假的時刻,比起一整年,這時候天氣常常陰溼或是飄雨,若是個不下雨的多雲天,就是冬天可以出門的底線了,沒有下雨下雪,一切好說。

在去程的途中,經過好幾片綿延的葡萄田,不過正值冬季,掉光樹葉的葡萄枝椏也在冬眠,綠油油的詩意還等再等幾個月。

DSCN5422.JPG

 

教皇新堡的舊城區不大,逛起來也挺愜意。來的時候剛好是周日下午,沒什麼人,加上又不識貨,沒有來找酒莊,所以來來去去,也一下就走完了。

DSCN5432.JPG

 

教皇新堡的出現在史書上最早可以追朔到西元908年,當時的普羅旺斯國王路易三世,又叫瞎子路易(Louis III, Louis l'Aveugle)把這附近的一整片土地都給了當時的亞維儂主教,這一大片土地終就包括了這座當時還不叫做教皇新堡的小村子。

瞎子路易果然是瞎了眼,之後對於這座發展葡萄美酒的村子也只能乾瞪眼。

DSCN5433.JPG

 

過繼到教會名下的小村子在1157年開始種葡萄,到12世紀末,聖殿騎士團(Templiers)的人到了這地方,把小村打造成防禦性質的衛星城鎮,建造了防禦城堡以保護南方亞維儂的安全,在聖殿騎士團有規模的發展之下,教皇新堡的葡萄產量和釀酒技術也慢慢成形。

DSCN5434.JPG

 

到13世紀,教皇新堡約有1000多位居民,而葡萄栽植面積就已達300公頃。

1307年,菲力四世(又被稱為美男子菲力Philippe le Bel)眼見聖殿騎士團財富和影響力日益遽增,既是覬覦又是擔憂,於是便把騎士團成員都抓了起來並沒收他們所有財產。

(另外可以參考:河畔國王的眼線和教皇城的後花園:亞維儂新城(Villeneuve-lès-Avignon)

DSCN5437.JPG

 

1316年,若望十二世(Jean XXII)在亞維儂登基為教皇後,便著手重新扶植教皇新堡的紅酒產業,並之後1333年起,把教皇新堡的葡萄栽植和紅酒釀造一併納入了教皇的事業版圖,在1334年便達到了一個新的規模,約有600~800公頃的田地為葡萄田,預估有將近300萬株的葡萄樹,教皇新堡成了當時瀰漫著馥郁香醇的酒香澤國。

DSCN5438.JPG

 

若望十二世的後幾任繼任者,對紅酒事業興趣缺缺,對教皇新堡的紅酒採取放牛吃草的心態,讓他們自己發展並不加以干預。

之後,宗教戰爭爆發了,整個歐洲互相殺地咪咪冒冒,掃到這場大混戰的颱風尾就沒好下場,而教皇新堡好巧不巧就在戰爭的途經處,於是大半的葡萄田受到摧毀,連之前聖殿騎士團所建造的防禦城堡和城牆也因而頹傾,只剩下一些斷垣殘壁和朝堡的一面牆。

歷史戕害歷史,雖說這些都是歷史的全貌之一,但想來還是令人覺得唏噓。

DSCN5440.JPG

 

(這間是少數星期天還有開的店,Louane本來想買條桌巾,但後來百般猶豫後,選了一套餐桌用的手巾,我個人覺得花色和樣式都很漂亮,很有普羅旺斯風格。)

DSCN5443.JPG

 

宗教戰爭過後,人們又重建了城堡,雖然光景不若以往,但也是對歷史的緬懷。到1728年,重建的建築物租給了一位愛爾蘭的男爵,除了提供他住所外,也讓他代為管理和維護。

 

(小鎮中央的小教堂。)

DSCN5445.JPG

 

雖然在重要戰爭中受到重擊,但教皇新堡的紅酒卻極具韌性,很快地便從廢墟中重建復原,甚至更勝以往。

當時的法國的紅酒都有個公定價,以免受到惡意的哄抬或是壓低,而教皇新堡"四季皆產優質的紅酒"則因為遠近馳名、酒香迷人,在當時的價格竟可以比公定價格的最高價再貴上三分之一,享譽盛名的程度可見一斑。

1829年,教皇新堡附近約有2000公頃的土地用於栽植葡萄。

DSCN5459.JPG

 

在二戰後期,法國大半土地被德國佔領,教皇新堡也不例外,在戰時成了德軍的前哨站和安營紮寨的據點;1944年二戰末期,美軍登陸後,節節敗退的德軍要撤離南部,為了確保武器不會流入敵人手中,希勒的軍隊便把所有囤積的武器集中在一起,全部一起炸掉。

 

而這一炸,讓好幾世紀前重建的防禦城堡又被炸個精光,而如今,我們能看到的,就只剩一面牆,和城堡的地基。

 

(從這面看感覺還滿完整、很壯觀。)

DSCN5456.JPG

 

但是繞過去一看,真的就只剩一面牆。 

DSCN5460.JPG

 

還可以微微見到天花板的扶壁設計,和小窗,就像電腦做的設計剖面圖一樣。 

DSCN5467.JPG

 

以前的聖殿騎士團防禦城堡,大概只能從地勢看出一點端倪,如今只剩一面牆撐著大局。

DSCN5471.JPG

 

維基百科:教皇新堡

教皇新堡遊客中心網站

教皇新堡紅酒網站

DSCN5474.JPG

 

DSCN5477.JPG

 

DSCN5483.JPG

 

城堡遺址位在高處,易守難攻、遠眺千里,可以想像為什麼聖殿騎士團和之後希特勒德軍都要搶下這裡。

而且還可以監視隆河河面的一舉一動,以防敵人渡河越雷池一步。

DSCN5487.JPG

 

DSCN5489.JPG

 

DSCN5490.JPG

 

 

歷史就像一股非常強勁的風,撐不住的,只能頹傾倒塌,掩沒在歷史中,而在教皇新堡,城堡毀了,但是葡萄田,就和它享譽盛名的紅酒一樣,充滿韌性,在這股歷史洪流中挺了下來。

紅酒真比城堡、戰爭,更能延續千年呢!

DSCN5492.JPG

 

 

arrow
arrow

    喬安 Joa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