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西卡和男友兩人走在遊行隊伍中,臉上畫著彩虹旗,手中舉著標語,跟著身旁的男男女女,男男和女女一起呼口號,甚至唱歌跳舞,這場遊行訴求,像是一個盛大的嘉年華。
潔西卡預計明年就要和男友結婚了,她知道自己是個沉浸在幸福中的女人,但此時此刻,她多麼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跟她一起分享一起體會這份喜悅,她也希望這社會能更多元,對於不同於自己的人多一點包容和友善。
潔西卡和男友兩人走在遊行隊伍中,臉上畫著彩虹旗,手中舉著標語,跟著身旁的男男女女,男男和女女一起呼口號,甚至唱歌跳舞,這場遊行訴求,像是一個盛大的嘉年華。
潔西卡預計明年就要和男友結婚了,她知道自己是個沉浸在幸福中的女人,但此時此刻,她多麼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跟她一起分享一起體會這份喜悅,她也希望這社會能更多元,對於不同於自己的人多一點包容和友善。
看著爛醉的昆丹在我倆面前悲痛地胡言亂語,咒罵妻子凡娜莎的涼薄,唱衰世上的每一種愛情和幸福,很難相信一年多前我們才參加他們的婚禮派對,聖壇前山盟海誓的宣言和婚宴上濃情蜜意的眼神交流至今仍歷歷在目,儘管我已成人妻多年,但心中卻也羨慕讚嘆著這對才子佳人竟如此登對。
一年過後,凡娜莎提分居,告訴昆丹她想要的,他給不起。
我也不知道班傑明為何會加我臉書,最初認識班傑明只知道他是公婆以前的鄰居友人,雖然關係想來跟我有點遠,但想著既是公婆的友人應該不會對我怎麼樣,而且只是加個臉書,也沒要把他當成我生活圈的摯友,應該不至於對我造成太大的影響。
於是我同意他的交友邀請。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跟我一樣,常常對於要送禮給別人感到有點煩惱?在需要送禮的場合和時分,選買禮物時總是萬分煩惱,送物品,怕對方不尬意或是重複送,最後不是丟掉就是束之高閣;但是送錢,就怕別人覺得我們俗氣,連送禮懶得動腦動心思。當然,對方也不會在自己面前碎嘴我的禮物不好,但是我還是默默想知道,我花這錢到底值不值得?有沒有浪費?對方喜不喜歡?家裡是不是已經有了?他會不會就直接放進倉庫然後一輩子再也無法見天日?
在法國這裡,我們常常有要買禮物送人的需求,每年的最大考驗關卡就是:聖.誕.節。(吐血...)電影裡演的是小朋友一早醒來跑到聖誕樹下便看到成堆的禮物,開心的在禮物堆裡打滾拆禮物,不過現實生活中,沒有聖誕老公公代勞,所有選禮送禮都得自己來。不僅我想知道我送的禮物別人喜不喜歡、能不能物盡其用,我同時也深刻感受到別人送禮不合我意時的尷尬。我剛開始來法國的那幾年收到的聖誕禮物都總是我哭笑不得,因為我總是收到:高領套頭毛衣。
啊啊啊啊!!我生平最痛恨的衣服款式就是高領和套頭!!!(不要怪我,這就是我的怪癖)我連穿T恤或長袖都要是低領或是只少要露出鎖骨的才行,不然我會覺得被衣服勒著喉嚨、像是要置我於死地一樣的難受,差點沒有要報警要警察逮捕我的高領衣,控告它謀殺未遂!於是我就算冬天再冷,也不穿任何高領套頭或是任何領口蓋過鎖骨的衣服,我無法。結果到了法國,前兩年聖誕節所有人都送我高領毛衣...........對,我一臉亞洲臉,一臉不穿極地禦寒衣就會成為街頭凍死骨的臉,所以夫家的上上下下怕我著涼受凍,不約而同都送我高領毛衣,我雖然感謝他們的好意,我也理解他們那時候還不太了解我的喜惡,但是我實在無法喜歡這些毛衣,這就跟送我保麗龍是一樣的。(保麗龍是我的死穴,可以詳見這篇動態)於是這些毛衣後來全部都被我放進衣櫃的最深處......
然而,最近這兩三年我不再收到高領毛衣了(可能他們也看到我完全沒穿過吧),反而收到不少要送我們去吃喝玩樂的禮物盒!兩年前聖誕節收到玖依斯大伯和伯母送我倆的Wonderbox鄉間民宿小屋券,當時還第一次看到,之後我們真的按指示就去鄉間玩了一趟,結果一試成主顧,覺得這點子實在太好玩太有趣了~於是我們也開始送別人吃喝玩樂禮物盒,結果在去年生日和聖誕節又收到別人送的禮物盒,就決定來寫一篇小小的開箱介紹文,給大家看看吃喝玩樂禮物盒究竟葫蘆裡賣什麼藥吧!
從學法文以來,一直到後來出國、求學、工作、定居,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總是會有朋友希望我以我的專業、地利之便、或是居住之便來幫他們的忙,而我也總會在我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盡量幫忙,另一方面也是,我通常是很珍惜跟對方之間的緣分,今天能認識、能成為朋友,多幫你一點我也不會少塊肉,就好人做到底,而且因為我珍惜你這個朋友,所以我願意幫你,我相信許多住在國外的台灣人都和我有一樣的想法。
但是愈幫人忙之後卻發現,只會愈幫愈忙,愈給自己幫倒忙。然後愈來愈多牛鬼蛇神和奇形怪狀的要求都紛紛出爐(奇怪鬼月不是早就已經過了嗎?這些人怎麼還沒回去?),然後到最後為了幫這忙,或是因為不好意思拒絕而勉為其難幫忙,結果搞得自己一肚子氣。到決定寫這篇文章,也大概是我受夠了,如果我能力有限,不能對所有人都好,那我首先就是要對我自己好才行,對不起,我實在無法繼續勉強我自己來讓你們開心。
我的一個小小卻卑微的要求其實很簡單:我不喜歡被人毫不尊重的利用。(這點有很難嗎?有嗎?真的有嗎?)我不是一個難相處或機機歪歪的人,但是我覺得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尊重事不能少的,如果連基本尊重都沒有,我相信我們之間的友誼不會多堅固。如果各位身邊也有一些住在國外的朋友,在開口向他們要求一些事情之前,先想一想他們的立場,或是想一想這些要求會不會讓他們感到受傷、被占便宜(well,如果你還把人家當"朋友"的話),而如果你已經不把住在國外的友人當朋友而是把他們當成工具的話,那也拜託你不要繼續聯絡他們只為了換得好處(而且是你的好處),這樣也很不厚道。
以下我就要來說幾個讓我大爆炸的地雷要求,還把我當成朋友的就看一看吧!或是不想當我朋友的也可以藉此刪我臉書沒關係,我實在已經氣到一個我願意做這心理準備的地步了。
昨天在法國各個網路新聞媒體不約而同看到這則新聞,便詳細閱讀了一下,是由l'INSEE(法國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所)所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其中最關鍵而讓各家媒體都節選為頭條的就是,根據調查,有10%的街友都是擁有高等教育文憑或是學歷的。這是一個可怕的現實,這代表著兩件事:
1. 街友不再是社會既定印象中的人生魯蛇(沒錢、沒學歷、沒能力、遊手好閒好吃懶做...等等),而是命運魯蛇(命運不好,誰都可能變街友)
2. 誰都有可能成為街友,就算你有高等教育文憑也是一樣。
可是究竟什麼是街友?誰會變成街友?為什麼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也會成為街友?街友真的大家刻板印象中好手好腳不事生產的魯蛇嗎?
前幾天在換日線上看到一篇文章《大陸工作第一課:「台灣人害台灣人」》,看得感觸很深,下面許多留言都非常同意,甚至有不少苦主現身說都有被老鄉背後捅一刀的經驗。被人背後捅刀已經夠心寒了,如果對象又是自己台灣人的話更是難何以堪,看著大家的評論,其實滿難過的,原來這種事情層出不窮。
另一方面,我也覺得有些意外,因為我在這裡的處境卻剛好是另一個平行世界,也許是憨人字有老天顧,在法國打拼生活的這一路上,所遇到的台灣人都是貴人,若沒有他們的幫忙,我在法國的生活不會那麼容易。
我同意台灣人害台灣人的事情一定會發生,到哪裡都一樣,但是也想平衡報導,跟大家分享天平另一端的版本,台灣人幫台灣人的故事,我自己的小故事。
之前在臉書上分享了一則中央社關於馬賽皂的新聞,然後我也以我的工作專業補充一點解釋,之後才發現原來有許多人對於馬賽皂都是只聞其名,卻不曉得其中有什麼名堂,我常常在店裡或是臉書的信件匣都會收到一些相關問題,所以整理出一篇關於馬賽皂的問與答,剛好有要來法國遊玩、或是有想要買馬賽皂的捧油們,看過來喔~(沒有要買純粹圍觀也是相當歡迎,大家一起來看看馬賽皂有什麼經傳吧!)
在開始看Q&A之前,可以先看看剛剛那篇中央社新聞,還有維基百科:馬賽皂,都有詳盡的介紹。
而至於我為什麼要拖到現在才寫,不當初一鼓作氣寫成一篇文呢?其實一方面是因為沒時間,另外一方面是為了避嫌,我這幾天剛結束這份工作的合約,算是自由人、自由身,要做不做要寫什麼都隨我高興,但是工作合約還在身上時,要不要寫就挺苦惱的,寫了會不會等於被人認為是變相在打廣告?我的工作的確是賣天然皂,但是不包括網路行銷啊!(還拿我自己的部落格免費幫人家行銷!?而且還沒有廣告費可以拿!?我是傻了嗎?)於是佩雯也要避免走到瓜田李下,以免沒事找事上身。而現在,我工作結束了,和東家兩不相欠,寫這篇文純粹就是心得文,自己寫高興,也不用擔心被人認為是廣告葉佩雯。
(圖/Alvaro@Flickr)
會想寫這篇文章起因於我和美女前輩的閒談,最近亞維儂的觀光旺季已邁入尾聲,人潮遽減,放眼望去城裡每家店、每間餐廳都門可羅雀(想當初,在夏季旺季時,人潮如海嘯真的不誇張,每家店都滅頂!),既然沒人上門,就沒人買貨、沒人試用、也沒有奧客和屁孩唯恐天下不亂,於是,我們也不太需要補貨、換新或清潔試用品、或是把客人轟炸的商品一一整理放回原位。突然間,我們變得很閒。
於是,多出來的時間,我們一邊做要庫存的手工活,一邊看著窗外的形形色色的路人。我突然一個問題閃過腦海,我問美女前輩:「妳在這裡工作這麼久,又看過許多來來去去的各國客人,妳光用看的分得出來他們是不是法國人嗎?」
結果她還真的分得出來!她說一開始她的確和大家一樣用外表和長相判斷,雖然這樣一定會有命中的基本盤,比如說看到亞洲面孔先猜中國人、看到金髮碧眼先猜北歐人,基本盤是跑不掉,但是後來她漸漸發現,這種以外貌來分化的出錯率也滿高的,一臉亞洲長相的客人卻是道道地地法國人,或是頭髮金到發白的北歐look一開口卻是義大利文,整個錯很大。於是之後她開始注意"外表以外"的特徵,田野調查了一陣子,自己也研究出了一些心得。真的很厲害!她說每個國家和文化的所追求的審美和時尚都不一樣,所以他們的dress code也不會一樣,有些文化的人重實用、舒適,有些國家的人卻愛美不怕流鼻水,一旦了解各國各文化之間的差異,要分辨就不難了。
不說不知道,美女前輩其實對於服飾、時尚和品牌也有不少認識(人家夢想是成為時尚部落客,雖然現在連部落格都還沒建立好,但我們一起來期待未來十年的明日之星吧!XDD),所以她的觀察又比一般人入微了許多,而且每問她一項,她還可以給出理由和推論,真的不是在說笑。
繼之前分享《不小心成為法國人眼中沒教養的人?--六種法國人忌諱的NG打招呼方法》和《這些年,法國職場教我的幾件事情》之後,又陸續在網路上、生活上和朋友討論了關於和法國人相處眉眉角角的問題,也在討論之後發現,文化差異這件事情真的是不容小覷,光是一個什麼可以說什麼不能說,台法兩邊文化就南轅北轍了。可惜的是,若對談兩方能在言談間體會到"文化差異"的存在,那還有相互理解的可能,但大多時候,都常常被簡化成某人"沒家教"、"沒禮貌"、"沒文化"、"不尊重人"、"愛八卦"、"冒犯人"......,不知不覺觸怒對方還不自知。
簡單來說就是,私人問題,忌諱三分。之所以是私人問題表示對方沒有想要告知天下的意思,加上尤其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相對是很在乎自己和他人隱私的國家,公開談論他人私事以致侵犯他人隱私,甚至以此作文章都會使法國人感到非常反感。在台灣不管是政治人物、廚師、作家或是演藝人員,私生活被攤開後常常成為檢驗公領域的標準;但在法國,和台灣不一樣的是,法國人的私生活和公領域是完全分開的,只要不犯法,他的私人領域就是他家的事情,沒有必要對大家交代、負責,像是已故的法國前總統密特朗的感情家庭生活即是一例。
以下整理了幾點我的觀察,我們台灣人常常琅琅上口或是覺得習以為常字句和問題,但是拿這些主題在面對法國人時,卻有可能帶來很複雜的反應,好一點的法國人可能開開玩笑、幽默以對,嚴肅一點的人會正經地說這這是私人問題不便回答,而脾氣大一點的人有可能會因為自覺受冒犯而生氣起來,這些,我稱之為"和法國人對談的高風險話題",難以預料對方的反應。
當然,這些主題不是不能問、不能聊,而是在話說出口之前,先秤秤自己的斤兩,評估一下自己和對方的感情是否夠熟絡(你們夠麻吉夠熟嗎?)、身分是否適合談論這話題(你們是朋友、同事還是主屬關係?),與其誤判情勢冒犯到他人,我倒是建議大家先採取安全保守的路線,過於禮貌,總比過於不禮貌好。不過如果你與對方已經要好到從外太空到內子宮都能聊,從內褲的色號到男女友的size都葷素不忌的話,那恭喜你們,下面這些主題你們就可以略過了。適合服用對象:需和法國人交談,但是交情一般般甚至沒有很熟絡,希望知道怎樣合宜聊天打哈哈而不會冒犯到他人者。
雖然我在法國上班的時間不算長,也絕對不能說是職場老鳥或是好手,但是或多或少我都在這些工作中經歷、成長不少,如果我在一個職場感受觀察到某種氛圍,也許可以解釋說是特例或是個案,但是經歷了不同的環境,不同老闆、不同同事、不同地點和生態,若還是感受到一樣的事情,那可能真的是事出有因。
加上有聽聞不少身邊親友的見聞和經歷,對於法國的職場開始也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
延伸閱讀:第一份法國服務業工作心得總結(and不能少的靠北)
當然,我不能說全法國的每一個職場都符合我的描述,which根本不可能,一定都會有所不同,如果剛好有人遇到完美的工作、完美boss和完美夥伴,那恭喜你,你真的比大部分的人都幸運!以下跟大家分享的,都是我或是我親友在職場親身經歷和聽聞的事情所做的觀察和總結,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本我預計安排的行程是我先採訪完B.Dance團隊後,當天晚上去看他們的表演,不過在採訪時大家知道我還沒看過表演,講話都語帶保留懸疑三分,「呵呵,妳晚上看了就知道了~」、「哈哈,那我們就不爆雷了,妳晚上看了就知道。」、「妳看過了就會理解很多了。」講得我心癢難耐啊!!好.想.看!好想立刻看,可是舞者就在眼前,就是他們要表演的,再怎樣難耐,還是要等到晚上才行,受不了了啦!!
於是盼啊盼,終於讓我等到晚上了,看到期待已久的演出。在亞維儂演十場的浮花深受法國觀眾喜愛,每一場都爆滿,真是得來不易的大成功啊!恭喜老爺、賀喜夫人哪!而我還能夠有機會和這樣的團隊合作、近距離接觸,對我來說也著實是珍貴的一堂課。
相關新聞:法國觀眾起立鼓掌!外亞維儂藝術節《浮花》10場演出落幕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相關評論:丞舞製作團隊《浮花》| 陳惠湄 | ARTALKS
在那天和B.Dance的團長大人初步接觸訪談之後(請詳見:《亞維儂藝術節》 看在世界各地盛開的花(上):這一站,B.Dance丞舞製作團隊在亞維儂),我預計在11號第二次簡單訪問團隊裡的舞者和技術工作人員,而仙女姊姊不愧是仙女,法力無邊,還真的給我喬到11號下午團隊眾人撥出時間給我訪問、和我說話,這次事情有成,真的千謝萬謝都要謝謝仙女姊姊,比許願池還要靈驗!我真的要認真膜拜她XD 也謝謝大家這麼看得起我。
於是,我很幸運地,可以去偷看蓬蓬裙底下的舞者,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面。
(圖片來源請點此)
文章一開始首先就要謝謝B.Dance丞舞製作團隊願意給我這樣的機會,能和一個舞團的團長、經理還有攝影師大人一起吃飯聊天,可不是天天都會發生的事情啊!對我來是也是很棒的機會和緣分!於是,我第一個藝術類型的採訪便焉誕生!
這幾天南法亞維儂熱到爆炸,從早上十點就開始一路燒到晚上九點,整個城市就像是一間桑拿烤箱室,街上行人都曬到斷魂,我真心很佩服這裡所有藝術工作者,大熱天的到處發傳單、掛海報、扛梯子、舉立牌、背大背包,沿途掃街宣傳拜票,甚至還戲服舞台妝上街,我光一件小洋裝還是熱到鳥鳥酸,但所有我看到的藝術工作者都泰然自若,彷彿全程只有我在過七月盛夏,其他人的季節都還是春暖花開的四月天,他們的定力,真的不是我這種凡人可以挑戰的。(萬分佩服)
和我接洽的是舞團經理慈茵,最開始在email往來的時候我就覺得:「哇~這位跟我接頭的經理人好好喔!」一個劇團或舞團裡,最忙要處理最多雜事的就是經理,跟公司裡面吹冷氣使喚下面員工的"經理"是不一樣的,劇團經理就是個整天忙到像陀螺飛速轉,轉得快到旁人會覺得隨時都有爆炸可能的這種忙。但是在百忙千忙萬忙之中,慈茵每次都會當日或是即刻就回覆我email,要是晚回覆還會跟我不好意思,然而我總是有許多細節、許多問題一直跟她確認、轟炸她、給她人生增加無謂的負擔XDDD,但是她always, toujours, sempre, 永遠永遠都是耐心溫柔地幫我解答所有疑難雜症,這次採訪能順利進行,我真的要謝謝她!我要叫她仙女姐姐~還是那種會乘著喜鶴降臨等級的仙女!
於是在這炎熱的午後,我們終於如期見到面了!
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聽過享譽盛名的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d'Avignon)這活動,不過到底這藝術節有什麼細節、有什麼特別之處,或是和我們台灣有什麼關係,許多人還是不太明瞭。身為住在亞維儂好幾年的偽居民一枚,就算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就算對藝術不是這麼內行,但好歹也歷經好幾屆藝術節,所以我就要簡短扼要(其實是因為外行XD)地跟大家介紹一下亞維儂藝術節,還有台灣在藝術節中的身影。
然而,在我準備要寫這一篇文章時,突然發現一件令我震驚的事情:就是,說來慚愧,亞維儂待這麼久,卻從來沒有拍過藝術節的照片!燈愣!一.張.都.沒.有!燈楞楞楞!(加重音效)怎麼會這樣哩?搞得我現在很懊惱......
可能真的就是這裡住久了,人家貂蟬都被我看成母豬了,有時候甚至還覺得"天啊~有藝術節好麻煩喔!舊城區禁止開車好麻煩喔!人好多好麻煩喔!每天夜夜笙歌到兩三點好麻煩喔~",很像被人打擾寧靜生活的隔壁阿婆這樣,還不只是一般阿婆,是那種看人家辣妹穿熱褲會跟著喊燒扶心臟的這種保守阿婆,畢竟阿婆我天天要早起上班討生活,沒辦法像一般人一樣好好盡興參與,身為東道主的居民,視角果然也不一樣,想來也真是有點可惜。
不過這種感覺大概就像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台中人在台中時從來沒吃過鮮芋仙、很少吃太陽餅、上大學後才去過東海夜市、大學畢業後才去過彩虹眷村是一樣道理,對於台中的認識有時候比外縣市的人還少,都是到很後來返鄉後,才有因思鄉而想好好了解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