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趟法國西南長征也到了第三天(請見:法國西南阿基坦大區),今天我們來到了一處隱密山間的小鎮為了另一座中世紀防禦城堡,約莫早上10點,我們到了卡斯泰爾諾教堂鎮(Castelnaud-la-Chapelle)。
停好車走下來,一陣濕冷的清風鬼魅般地用長指甲劃過我們的臉頰,然後從頸部竄下去,一直冷到胃裡。第一印象,這裡好濕冷。
其實因為我們來的時候是旅遊淡季,遊客不多,原因之一就是氣候不佳、濕冷多雨。人的一生最多幾十個夏天,就算沒有孩子沒有工作沒有疾病纏身,退休以後老當益壯健步如飛,這世界上這麼多美景、這麼多值得一遊的地方怎麼去得完?所以旅遊淡季一樣不能阻撓我們!!
話說回來,法國西南真是人文寶地不是我在說,卡斯泰爾諾教堂鎮也獲選為法國最美的城鎮之一,已經有好幾個鄉鎮是最美麗的鄉鎮。
只是我們拍的照片沒有網路上的漂亮就是了。前往城堡路口的上坡路。
卡斯泰爾諾教堂鎮在貝納克南方(詳情請看:懸崖上巍然聳立的中世紀城堡:貝納克城堡(Château de Beynac), feb 2011),這兩座防禦城堡為什麼要建得這麼靠近呢?因為卡斯泰爾諾城堡在百年戰爭時是英國人的堡壘,和貝納克城堡在對打擂台,兩方相峙在不遠的山丘上監視對方一舉一動,誰敢越城池一步就是號角聲響,又一場惡戰。
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到卡斯泰爾諾城堡和貝納克城堡的位置關係。
我們已經到了城堡入口的斜坡,而這些雲霧就在民家的屋頂上盤旋。
在進城堡以前,先和大家分享幾個介紹的連結:
官網資訊很詳盡,有開放時間(夏季開放時間也比較長)、入場價格(我只能說這價格分的之仔細的!大家可以好好看看自己是什麼身分,說不定還會有優待呢!)
如同許多法國的城堡和古蹟一樣,卡斯泰爾諾城堡是屬於私人財產,其實在法國有錢到流油的富豪喜歡收集的不僅只是名車和鑽石,他們也很喜歡買下歷史遺跡,當然他們也不用靠收門票來維持生計,收個意思意思,他們收藏一座城堡就像收藏一幅畫一樣;況且,滿地遍野的名勝古蹟對法國政府來說其實是一種負擔,如果沒有這些有錢人買下來,光是修繕和保養所需要的預算就是一大筆開銷,這也是為什麼在法國名勝古蹟常常是私人財產了。
不僅介紹城堡,也有介紹鎮上的住宿、食物、貿易......等等,讓我們可以更深入了解該鎮。
城堡今日的用途為"中世紀戰爭博物館"(Musée de la guerre au Moyen Âge),藉著城堡和裡面的文物讓大家更能一窺中世紀的戰爭和日常生活。
其實卡斯泰爾諾城堡一開始並不是由英國人建造的,和很多城堡一樣,在歷史更迭中不斷易主、轉手他人。最早,卡斯泰爾諾城堡是由12世紀信奉卡特里教派(基督教的其中一支)的封建領主所建,雖然卡特里教派也有不少故事(教皇和十字軍東征也算上一筆),不過這就是"卡斯泰爾諾城堡的前傳"了,和英法百年戰爭不那麼有關係,所以我就先略過了。(不然我乾脆從事維基百科職業翻譯家好了,整篇翻譯出來...)
1214年,貴族蒙佛(Simon de Montfort)拿下了卡斯泰爾諾城堡並把它交給法國國王。
這是石磚上的浮雕,刻著當時候所用的加農砲。
從砲孔望出去河谷風情,有別其他艷陽天的大刺刺的美,這裡的雲霧憂愁沉重,彷彿在隱瞞或是在掩蓋著什麼,又好像是在這山谷鬱鬱徘徊久久不散,它的美既憂傷又魔幻。
這幅畫可以顯示在城堡轉移給法國國王之前,卡特里教派的封建領主和教皇主教們發生了不少事。(從這畫面來看應該不是歡樂扮家家酒,都動刀動槍要攻城了。)
只是好景不長,在阿基坦女公爵艾莉諾(Aliénor d'Aquitaine)和英國國王亨利二世結婚後,法國西南大片江山易主他人(舊文章也有介紹喔!請參看:懸崖上巍然聳立的中世紀城堡:貝納克城堡(Château de Beynac), feb 2011)),成英國人的領地,在百年戰爭時,貝納克城堡被法國人奪了回去,而卡斯泰爾諾城堡卻一直無法長久光復(好幾次被法國人搶回去又被英國人奪回來)。一直到1422年,查理七世成功驅逐了英國人奪回城堡,並在1433年把英國人趕出法國領土,結束了百年戰爭。
從城牆望下眺望,可以看見民家和河谷。景色優美,但溼冷的雲霧冷空氣凍得我一直流鼻水。
這裡的天氣很像台灣北部,不僅濕冷,還夾雜著一陣一陣的毛毛雨,我們還得支著傘才能在戶外走逛。看著這裡的雲霧,我覺得我彷彿置身在眾神之山奧林匹斯山,腳下踩著雲,騰雲駕霧。
在百年戰爭結束以後,卡斯泰爾諾城堡便由貴族果蒙家族(Caumont)接手統治,並經歷三個世紀修繕擴建,但時過境遷,在法國西南不再受英國人的襲擾之後,這些防禦城堡便失去險要的戰略優勢,之後卡斯泰爾諾城堡便不再經歷兵臨城下的攻擊了。
是否覺得我們就很像住在天上的神祇看著地上的人們來來去去呢?
雲霧中的多爾多涅河遠流而來,山水連天的遼闊加上雲深不知處的朦朧,我真的深深愛上。只是,我不喜歡下雨......
腳下的村落清晰可見,而遠方的河谷已經沒入雲海之中。
進到室內,便可以開始參觀博物館,中世紀戰爭博物館收藏了不少文物。
果蒙家族原本可能以為得了一塊重要的寶地,以後可以大顯身手,殊不知三個世紀的養兵千日卻等不到用武之時,漸漸地果蒙貴族的後人開始覺得這座城堡太軍事化、太斯巴達,沒辦法提供舒適享受的富裕生活(要出去找朋友還要下山,繞過河谷才行),所以後來貴族便捨棄了這座城堡搬到別的地方去了。
失去重要性和寵愛的城堡靜靜坐落在多爾多涅河河谷,和遠方的貝納克城堡一樣,從互相打打殺殺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變成兩位年邁的耆老互相大眼瞪小眼瞪到天荒地老。卡斯泰爾諾城堡便這樣孤獨地等待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
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查看這個法文網站:卡斯泰爾諾城堡歷史
你們知道這間小房間是什麼嗎?他可是中世紀城堡裡的茅房呢!牆上還有圖解,屁股坐在小洞上就可以囉!至於之後要怎麼清理,那我就不知道了,畢竟那時代也沒有管線可以通到化糞池啊~
法國大革命的時候,一切有關封建貴族的事物都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而代表貴族歷史和華麗生活的城堡則更不能幸免於難,運氣好的被眾人遺忘在荒煙蔓草中繼續守候著,運氣差的不是被搗毀就是被破壞,而卡斯泰爾諾城堡在法國大革命後1832年被當成採石場,大家拆毀城堡建築來建造新的建築物或是住宅。
其實對於這段歷史我感到滿難過的,就好像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一樣,大家只注意到政治正確,可是政治和風水一樣會輪流轉,但歷史文物沒了就沒了。如果不能以宏觀的眼光去包容這些無辜的人文遺產(畢竟作惡多端的是"人",並不是"人住的房子"),那他們還要面對多少浩劫?
中世紀的鎧甲一副。
廚房的廚具收藏。
一直到1966年,法國政府才開始重新復原修補卡斯泰爾諾城堡;而1985年,以中世紀戰爭博物館之姿開放給大眾參觀。
這是對其中一個廳間的模擬擺設。
從城堡的另一側可以看到護城牆。
這地勢差不是開玩笑的,感覺都快要垂直了。
其實卡斯泰爾諾城堡(Castelnaud)的原意是:Castel neuf,法文就是Château Neuf (新城堡的意思)。
沿著城堡的城牆可以走到後方山丘的空地,你們沒看錯,攻城投石器!
說到底這種玩意兒我只在世紀帝國裡面叫我的士兵搭建過,還沒看過真人大小的size,矗立在眼前真的是好驚人,大概有一層樓這麼高,連一顆投石用的石頭都大到得抱在懷中才可以勉強扛起來(我真怕會閃到腰!)
近看真的很壯觀!我的旅伴試著要抱起一顆石頭。
城堡後方的花園和塔牆。
以及城堡中庭的水井,你們可以看到站在投石器旁邊究竟有多渺小了吧!
地上的石頭便是以前荒廢被當成採石場時,被破壞的痕跡。
後來增建的木製樓梯和哨塔。
我很喜歡這種一望無際的遼闊,既舒心又給人帶來平靜。
當我們站在一塊突出的瞭望台時,真的感覺像在飛一樣,河流和田野就在腳下,非常漂亮。
從城堡後方的高塔可以看到主堡及遠方河谷。感覺好有魔戒的世界架構!我們是否跟著洛汗騎士來到聖盔谷了呢?
參觀完,走出來看城堡的外觀。
還可以拍照留念呢!
走到山腳村中,回頭還是可以看到高塔的旗幟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