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時興起,找了食譜,準備來做牛腩飯,興沖沖的出門去買中藥引,回來就開始準備,但是沒多久就發現我少了一個重要的東西:太白粉!!這樣牛腩飯吃起來一點也不勾怎麼辦?但是東西都買了,想說不然讓他變成牛肉麵吧。
雖然跟預想的不太一樣,但是結果還是出乎意料地令我狼吞虎嚥,吃得盤底朝天。
中藥引或是香料在法國並不像在台灣這麼好買,或是還有已經配好的滷包提供選擇,所以我去市場的亞洲香料食材鋪去找,去之前還查了好幾個單字,帶了長長一串清單去掃貨,跟柬埔寨裔的老闆娘雞同鴨講了半天,終於買到了大部分(有些還是找不到...)
這裡就依序介紹一下我買的香料藥引和它們的法文,就當作小知識囉!
1. 花椒 (poivre sichuan ou poivre chinois) 1咖啡匙 (我加了1.5~2咖啡匙,結果花椒有點放太多,味道太過,要到隔餐再加熱時,才散到我喜歡的適中濃度,所以,花椒不要加太多!)
2. 陳皮 (agrume) 1~2片
3. 玉桂皮 (cannelle) X1
4. 丁香 (girofle) 1~1.5咖啡匙
5. 八角 (badiane) X3 (不喜歡八角味道太重可以減量)
6. 小茴香 (graine de fenouil) 1.5咖啡匙
也許還有其他種更正確的講法,不過我就是用這些字跟老闆娘溝通,然後買到這些。
除了香料外,還得準備一下靈魂食物:
洋蔥X1 (我們的是大洋蔥,小洋蔥可以2顆)
薑 (2~3跟拇指的大小)
蒜 X4 (切塊)
和一些佐料醬料:(由左至右)
紅蔥頭粉
蠔油
麻油
炒洋蔥粉
醬油(生抽)
番茄糊
牛肉(我沒有特別選牛腩部位,這是牛犢肉,比較軟嫩,而且剛好在特價...哈哈)
小萵苣 X1 (喜歡有多一點菜可以加多一點)
蘑菇X3
玖伊絲說每次看我做菜像都在搬家一樣,這個也要那個也要,一道菜十多種食材、香料或醬料,忙都忙不完。
當然囉!我覺得中式料理好吃就在這地方,吃起來很多元很豐富,一點都不會膩、不會無聊。再說,每次上菜,吃得唏哩呼嚕像幾百年沒吃飯的人真不知道是誰喔?
水煮開後就把中藥材丟進去,馬上藥材裡的汁都釋放到水中,也馬上就聞得到藥材香。
轉成中火讓他繼續滾,光聞就覺得好暖心,好像奶奶會幫我做的補湯味。
不過我這裡做了件蠢事,我既沒有把中藥材撈掉,也沒有把他們裝進濾紙,所以之後完成後湯裡到處漂浮著花椒和丁香,入湯是好喝,可是"咖茲"一口吃到花椒,味道重的會讓人皺眉。
所以中藥材要放在濾紙裡,或是之後要撈起來。
一邊慢熬湯底,一邊開始處理牛肉囉!
先加點油,爆香薑。
稍微煎久一點,薑的濃郁香味都會跑出來,聞起來就是一副號昭大家冬天進補的香味。
等薑煎得超微乾扁,再下大蒜繼續爆香。
然後洋蔥登場,他們就是一臉「吃我吃我,我好香好好吃」的嘴臉,光這香味就讓我五臟廟五體投地了。
等洋蔥稍軟,也開始散出香味後,就下牛肉先炒一炒。
牛肉不用炒太熟太老,讓它入味、封汁就可以了,然後加一點紅蔥頭粉、炒洋蔥粉、和蠔油,攪拌均勻。
再淋一層醬油,和加一點糖提味,稍微拌一下,然後就整鍋入湯鍋!
入了湯鍋後再加蔬菜類。
最後番茄糊(約250g),其實要新鮮牛番茄也可以,但是剛好手邊剩下來的半盒番茄糊,所以我就用番茄糊了。
蓋上鍋蓋小火燉1~2小時。
然後搭拉,雖然跟我想像中的勾勾牛腩飯有很大的距離,我沒有太白粉,又放太多中藥材,但是一打開鍋子這濃濃藥膳香味,還是讓我捨不得看不起他們。
盛到碗裡和麵喇拉,喝一口湯,好濃,可是好好喝!原本以為這次廚房真的要爆炸了,但令我驚喜的,真的很好吃,番茄的湯汁加上中藥材的香味、軟爛的牛犢肉和肥皮、小萵苣和蘑菇不搶主菜風采但陪著牛肉一起入湯汁。
也許我這亂七八糟、誤打誤撞的實驗,真會撞出一款新料理。(也或許我太久沒吃台菜,味覺已經什麼鬼都可以接受了)
下次配好中藥材,我再來試試看!牛腩飯,下回再戰!!